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能够以原子级分辨率成像的显微镜,它利用针尖与样品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生成样品表面的三维图像。AFM原子力显微镜有多种工作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操作原理和适用场景。以下是原子力显微镜的几种主要工作模式的介绍:
1. 接触模式
原理:在接触模式中,探针的J端与样品表面保持物理接触。悬臂因样品表面的不平整而上下移动,这种移动通过激光和光电探测器系统检测到。
优点:
能够提供非常高分辨率的图像。
缺点:
由于探针与样品的直接接触,可能会对样品或探针造成损伤,特别是在分析软材料或生物样品时。
适用场景:适用于硬质的、不易变形的样品表面。
2. 非接触模式
原理:在非接触模式下,探针并不直接接触样品表面,而是在样品表面上方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距离进行扫描。当探针接近样品表面时,表面的范德华力等作用力会影响悬臂的振动状态,这种变化通过激光和光电探测器系统检测到。
优点:
由于没有直接接触,因此可以减少对样品的物理损伤,适用于脆弱或软的样品。
缺点:
分辨率通常低于接触模式,且可能受到表面吸附层的影响。
适用场景:适用于柔软或有弹性的样品,以及对样品表面无损伤要求的场景。
3. 轻敲模式
原理:轻敲模式也称为振动模式或交变接触模式,是一种介于接触模式和非接触模式之间的操作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探针悬臂以接近其共振频率的频率振动,并轻微敲击样品表面。这样可以减少探针与样品之间的摩擦和损伤,同时提供高分辨率的表面图像。
优点:
结合了接触模式的高分辨率和非接触模式的低损伤特性,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样品,尤其是软质材料。
缺点:
操作和参数设置相对复杂,可能需要更多的调试时间。
适用场景: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聚合物等软样品的成像研究。
总结
AFM原子力显微镜的三种主要工作模式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样品和分析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样品的性质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同时,为了确保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数据,还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