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M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巧介绍

 新闻资讯     |      2024-07-12 09:17:41

原子力显微镜的成像技巧主要依赖于其操作模式的选择、样品的制备、仪器的调整以及实验参数的优化。以下是对AFM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巧的详细介绍:

一、操作模式的选择

原子力显微镜主要有三种操作模式:接触模式(Contact Mode)、非接触模式(Non-contact Mode)和轻敲模式(Tapping Mode),每种模式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接触模式:

特点:在整个扫描成像过程中,探针针尖始终与样品表面保持接触,利用原子间的斥力进行成像。

优点:成像分辨率高,适用于大多数硬质样品。

原子力显微镜.jpg

缺点:可能损坏样品表面,不适合软质或易变形的样品。

应用:适用于表面较硬的样品,如金属、陶瓷等。

非接触模式:

特点:探针针尖在样品表面上方5~10nm处振荡,利用原子间的吸引力进行成像。

优点:不损伤样品表面,特别适合于研究柔嫩物体的表面。

缺点:分辨率较低,易受环境干扰(如空气湿度),导致误判现象。

应用:适用于表面柔软或易受损的样品,如生物样品、高分子材料等。

轻敲模式:

特点:介于接触模式和非接触模式之间,探针针尖在扫描过程中周期性地短暂接触/敲击样品表面。

优点:既减少了表面损伤,又提高了成像分辨率,是检测柔嫩样品时的Z佳选择之一。

缺点:相对于接触模式,成像速度可能较慢。

应用: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样品,特别是需要高分辨率且不希望损坏样品的场合。

二、样品的制备

样品的制备对AFM原子力显微镜成像质量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样品制备技巧:

粉末样品:常用胶纸法,将粉末撒在粘贴在样品座上的双面胶纸上,吹去多余粉末。

块状样品:如玻璃、陶瓷及晶体等固体样品需要抛光,以减小表面粗糙度。

液体样品:浓度不宜过高,以防粒子团聚会损伤针尖。对于纳米颗粒,可以将其分散到溶剂中,然后涂于云母片或硅片上,自然晾干。

三、仪器的调整

激光调整:确保激光束准确照射在悬臂前端,并调整检测器位置以准确检测悬臂的偏转。

探针安装:选择合适的探针和探针夹,并正确安装到仪器上。

聚焦样品:通过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样品表面清晰可见。

四、实验参数的优化

扫描参数:根据样品特性和实验需求,设置合适的扫描范围(Scan size)、扫描速度、偏移量(X offset和Y offset)等参数。

Setpoint优化:在轻敲模式和接触模式下,通过调节Setpoint(振幅设定点或偏转设定点)来优化成像质量,使Trace和Retrace两条扫描线基本一致。

增益调节:调节积分增益(Integral gain)和比例增益(Proportional gain),以减小图像噪声和提高图像稳定性。

五、其他注意事项

环境控制:保持实验环境清洁、干燥,以减少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定期校准: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成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利用专业的软件对成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综上所述,原子力显微镜的成像技巧涉及操作模式的选择、样品的制备、仪器的调整以及实验参数的优化等多个方面。通过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可以获得高质量的AFM图像,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